新絳影戲的唱腔是碗碗腔,屬于板腔音樂,以用小銅碗碗擊拍而得名。影戲的主要樂器有小銅碗碗、板鼓、截子、手鑼、鈸、小馬鑼、馬鑼和嗩吶。弦樂有:月琴、呼胡、二股弦、笛子等。影戲戲箱,一擔可挑,但行當齊全,各種樓閣、花園、繡閣、書房、寺院、堂口,應有盡有。演出時可以騰云駕霧、上天入地,變化莫測。流傳劇目有八十余個,如《火焰山》、《武松打虎》、《蝎子山》、《收火龍》、《五花馬》、《通天河》等。
傳統的制作方法是,將紫銅細絲除去表面染物后浸入到酸性溶液中,一年后便可得綠色,而且時間愈久愈翠,透明度極好。黃色,是用中醫梔子一味細研蒸取,色澤黃而且透明;紅、紫、藍,可用銀米、大藍、二藍、墨藍研細澄取得。
新絳皮影,已故藝人高鳳鳴制作的最為出色,他積累有不同形象的皮影人物頭像上千種。輪廓造型洗練,裝飾夸張大膽,圖案疏密相間??坦ぞ?、色彩明快,恰當的表達了不同人物的相貌、身份、性格和衣著,是山西南路皮影藝術的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