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藏、新疆兩地皮影簡析》
文/金鑫
近年來,內地皮影藝術也去西藏、新疆演出。但是,長期保留在西藏區域內的皮影藝人目前尚無記載,新疆兵團墾區常有皮影演出并無專業藝人。有人說,西藏、新疆是皮影的空白點。筆者認為,說這些話的人主要是不了解皮影的歷史。論點有三:
一、絲綢之路初期,中華內地文化已逐步同商品一道向波斯、土耳其、古埃及、古印度傳送,唐三藏西去印度取經,已有皮影色彩,如西游記描寫的孫悟空七十二變,豬八戒三十六變,無非是人們民間看到的變頭、變身的演繹。盡管沒有皮影的文字記載,但是皮影形象已活靈活現地演示給人們;
二、西藏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分支,是漢唐文化重要南出口,盡管漢唐時期西藏文化尚處于民族文化演變的初期,但是隨著明末清初的西藏與中央政權的密切接觸,內地文化已在西藏盛行,當地本民族文化難免收到影響。如藏戲臉譜、曬佛、唐卡、皮制刻物……均能時隱時現看地到皮影的影子;
三、民族文化是由悠久歷史積淀傳承而來,任何民族不可能獨自而生,歷史長河是各民族文化匯聚的結果,皮影也是如此,誰先誰后之爭由歷史而定。如新疆少數民族的面紗是由波斯傳播而來,還是由中國傳播出去,尚無考定、絲綢-誰先誰后?哈哈哈?。?!漢唐商隊中的皮影演出已廣泛的散落在河西走廊一帶。
所以說,西藏、新疆的皮影是千百年中華文化的歷史遺傳,兩地無皮影之說是錯誤的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2017.6.13